在進行商標國際注冊之前,許多申請人都會進行在先權利查詢。這時,作為專業的代理機構需要及時了解申請人的需求,比如有些申請人進行查詢是要判斷產品出口是否存在侵權的風險,而有些申請人只是想要預知是否存在在先權利而可能導致商標申請被駁回的風險。我們知道,并不是所有****都像****的商標審查一樣存在對在先權利審查導致在后申請駁回的制度,比如相當一部分歐洲****,歐盟,非洲知識產權組織,以及一些采用公告注冊制度的****如緬甸,埃塞俄比亞等。在這些****申請注冊時,商標審查官不會因為存在在先權利而駁回在后商標,這時進行商標查詢就顯得不是十分必要。當然,雖然官方不會因為存在在先近似商標而駁回在后商標,但在后商標被異議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歐盟作為****的幾大貿易伙伴之一,是****企業進行知識產權保護非常重視的地方,但大多數****企業對歐盟的商標審查制度不甚了解。筆者借此結合歐盟的商標審查制度對是否有必要進行歐盟商標查詢做一簡要分析。
前面提到在歐盟商標審查過程中,官方不會因為在先商標的存在而駁回在后商標,但是,官方會向在先商標的申請人(所有人)或其代理人做出通知,以便其在在后商標公告時能夠及時提出異議,客觀上可以認為官方為商標申請人主動提供了商標監測。之后,是否反對在后商標的注冊由第三方決定。這樣一種制度實際上為在后商標的申請能否得到注冊增加了不確定性。因為可能提出異議的人不僅包括歐盟商標的申請人(所有人),歐盟任一成員國商標的申請人(所有人),還可能是未擁有商標權的其他利害關系人。要想預知被他人提出異議的風險,申請人不僅需要在歐盟內部市場協調局的數據庫進行查詢,還需要在每個單獨****的數據庫進行查詢,查詢的成本高且不說,即使這樣也不能排除沒有申請注冊商標的其他利害關系人提出異議。因此,利用商標查詢結果判斷注冊可能性的作用就被大大的弱化。
有些情況下,申請人進行商標查詢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預知申請成功的可能性,還是對自己企業商標的其他情況進行判斷的過程,比如我們****企業經常遇到的商標搶注情況。雖然歐盟地區不是商標搶注情況的高發之地,但隨著****企業國際知名度的逐步提升,發生在歐盟地區的搶注案例也時有發生,比如近期發生的“GALANZ”在歐盟被一西班牙個人搶注。這時,如果企業通過在申請注冊之前的查詢發現被搶注的情況,就可以提前采取措施,比如在提出商標申請的同時對他人搶注的商標提出商標撤銷,或是對該商標進行監測以便提出異議,做到有的放矢。相反,如果申請之時對被搶注這一情況不了解,反被商標搶注人提出異議,這時就會非常被動了。另外還有一種情況就是上面提到的企業在出口產品之時,需要對產品出口的侵權風險做出判斷。如果出口企業在出口產品之前沒有做任何相關查詢就進行出口,一旦被判定侵權就可能招致巨額賠償。但如果進行了事先查詢,雖然沒有發現侵權的可能或是侵權的可能性較低,但顯然這時出口企業的過錯程度也較低,賠償的數額也應當是較低的。
概括來說,歐盟商標查詢應當包括兩個層面,****層面是歐盟商標數據庫的查詢,也就是OHIM(歐盟內部市場協調巨)數據庫的查詢,查詢對象是所有通過OHIM提交的歐盟商標申請以及通過馬德里體系指定歐盟的商標申請,OHIM為申請人提供了在線查詢的方式;第二層面是歐盟成員國單一****的查詢,查詢對象是申請人通過歐盟各單獨成員國提交的商標申請以及通過馬德里體系指定各成員國的商標申請。目前歐盟有二十七個成員國,如果在每個成員國內都進行商標查詢,所需費用也是相當客觀的。因此我們建議商標申請人結合想要實現的目的去判斷查詢的必要性,避免不必要的開銷! |